非监督学习:聚类与降维
发布时间: 2023-12-20 13:08:04 阅读量: 38 订阅数: 24
机器学习实战项目——无监督聚类&PCA tSNE降维.zip
5星 · 资源好评率100%
# 简介
## 1.1 什么是非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其目标在于从无标签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结构或模式。与监督学习不同,非监督学习不需要预先标记的训练数据来进行建模。通过对数据进行聚类、降维等技术,非监督学习能够揭示数据内在的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
## 1.2 非监督学习的应用领域
非监督学习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在大规模数据集中,非监督学习能够发现数据的潜在结构,帮助人们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例如,在无标签的图像集中进行聚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实现图片管理、图像搜索等功能。
### 2. 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是非监督学习中的重要技术,其主要任务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组。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和DBSCAN聚类算法。接下来让我们逐一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python
# 以下是示例聚类算法的Python代码
# 示例代码中使用scikit-learn库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 构建K-means模型并进行训练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0).fit(X)
# 输出聚类结果
print(kmeans.labels_)
```
上述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scikit-learn库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并结合具体场景进行调参和优化。
### 3. 聚类算法的评估
在非监督学习中,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但如何评估聚类算法的效果是一个关键问题。聚类算法的评估主要可以从内部评价指标和外部评价指标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 3.1 内部评价指标
内部评价指标是通过对数据集本身进行分析和评估来进行聚类质量的度量,常用的内部评价指标包括:
- **SSE(Sum of Squared Errors)**:即样本到其类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值越小表示样本点越接近其类中心,聚类效果越好。
- **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用来衡量每个样本与其自身类内数据的相似度与其他类的不相似度,取值范围为[-1, 1],值越接近1表示聚类效果越好。
#### 3.2 外部评价指标
外部评价指标是将聚类结果与某个“参考模型”进行比较,从而评估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常用的外部评价指标包括:
- **兰德指数(Rand Index)**:用于衡量两个数据分布的吻合程度,取值范围为[0, 1],值越接近1表示聚类结果越好。
-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用于衡量两个数据分布的相关性,取值范围为[0, 1],值越大表示聚类效果越好。
### 4. 降维算法
在非监督学习中,降维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模式。通过降维,我们可以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中,从而方便可视化和分析。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降维算法:
#### 4.1 主成分分析(PCA)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线性降维算法。它通过找到数据中的主成分(即数据方差最大的方向),将数据投影到这些主成分上,实现数据的降维。在实际应用中,PCA 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噪音、发现数据内在的相关性,同时减少特征的维度。
```python
# Python代码示例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numpy a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