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反应理论:从经典到IRT

需积分: 50 10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465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反应理论(IRT),包括其发展、基本理论体系、模型以及优缺点。重点讨论了经典测验理论(CTT)的局限性,并对比了IRT的优势。文中提到了双参数正态卵形模型和单参数正态卵形模型在IRT中的重要地位。" 在心理测量学领域,项目反应理论(IRT)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测试中表现的现代理论。它关注被试者的能力水平与测试项目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关注观测分数。标题中的“双参数正态卵形模型”是IRT的一个关键模型,由美国心理测量学家洛德在1952年提出,该模型假设响应概率由两个参数决定:难度参数和区分参数。当猜测参数为0时,三参数模型简化为双参数模型。 描述中提到的“单参数正态卵形模型”则是更为简化的形式,它假设所有被试者在面对难度相同的问题时,只有能力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回答概率。当ci=0且ai=1时,双参数模型退化为单参数模型,此时只考虑项目的难度。 经典测验理论(CTT)虽然在测验设计和标准化上有显著成就,但存在一些固有问题。例如,它假设真分数与观测分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实际上这并不总是成立。此外,CTT的信度是针对整个被试群体,忽略了不同能力水平的被试可能有不同的测量误差。因此,IRT在处理这些微观层面的问题上表现出色,因为它能够提供更精确的个体能力估计,而不仅仅是平均测量精度。 IRT的应用广泛,尤其在教育评估、人才选拔和心理测评等领域。其优点在于能够提供项目特性和个人能力的详细信息,使得测试更加公平且适应性强。然而,尽管有这些优点,CTT仍然在实际操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中,因为它的计算和解释相对简单。概化理论(GT)则在更宏观的推论分析方面具有优势。 IRT、CTT和GT是互补的测验理论,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有独特价值。通过理解这些理论,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和解释测试结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心理测量学和相关领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