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属性文法与SL编译器

需积分: 32 0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解为SL引入属性h-编译原理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课件,由辛明影教授讲解,主要涵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内容。课件中特别提到了一种名为“h”的属性,它在编译原理的语法制导定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编译器的设计中,属性语法是一种用于描述程序语言结构的方法,其中属性“h”被引入到非终结符S和L中。具体规则如下: - 当S产生式为S→(L)时,S的h属性值定义为L的h属性值加1,即S.h=L.h+1。 - 如果S产生式为S →a,则S的h属性值为0,即S.h=0。 - 当L产生式为L →L1,S时,L的h属性值等于L1的h属性值加上S的h属性值,即L.h=L1.h+S.h。 - 若L产生式为L →S,则L的h属性值等于S的h属性值,即L.h=S.h。 - 最后,S' →S这条规则中,print(S.h)表示在语法制导翻译过程中,会输出S的h属性值。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本课程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设计和构造编译程序的原理和方法。课程强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教学方法,结合问题驱动,通过实验和实际项目来增强学习效果。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 教学目标包括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如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构建语法树)、语义分析(理解程序的意义)、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转换为特定机器的语言)。课程还将探讨在程序运行时的存储分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代码优化提高程序的效率。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还能掌握编写和优化编译器所需的技术,为未来在软件开发、系统编程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