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 = np.zeros((300, 300), dtype=np.uint8) salt_area1 = np.ones((130, 130), dtype=np.uint8) salt_area1 = sp_noise(salt_area1, 0.04) salt_area2 = np.zeros((130, 130), dtype=np.uint8) salt_area2 = sp_noise(salt_area2, 0.04) for i in range(10, 140): for j in range(10, 140): src[i, j + 75] = 255 src[i + 150, j] = salt_area1[i - 10, j - 10] * 255 src[i + 150, j + 150] = salt_area2[i - 10, j - 10] my_img = src.copy()
时间: 2023-11-23 08:05:40 浏览: 224
这段代码使用了numpy和OpenCV库来生成一个300x300的黑色图像(src),并在其中添加两个白色的区域和两个噪点区域。具体来说,首先生成两个130x130的噪点区域(salt_area1和salt_area2),然后在图像中的指定位置(第10行到第140行)添加一个水平白条和两个噪点区域。
最后,使用copy()方法创建my_img变量,该变量包含与src相同的内容,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原始图像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相关问题
disparity=np.zeros((size1,size2), dtype=np.uint8) #error_energy e=np.zeros_like(disparity) e_avg=np.ones_like(disparity) e_avg=e_avg*100000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大小为(size1, size2)的用于存储视差值的数组disparity,数据类型为uint8。同时,创建了一个与disparity相同大小和数据类型的用于存储能量值的数组e,并将其所有元素初始化为0。另外,创建了一个与disparity相同大小和数据类型的用于存储平均能量值的数组e_avg,并将其所有元素初始化为100000。
state_buffer = np.zeros((0, 1), dtype=np.float32) state_buffer1 = np.zeros((0, 100), dtype=np.float32)这两行代码有什么区别
这两行代码的区别在于 `np.zeros` 中的第二个参数,即生成的数组的形状。
第一行代码中 `np.zeros((0, 1), dtype=np.float32)` 生成的是一个形状为 `(0, 1)` 的浮点型数组,也就是一个空的列向量(其中的 0 表示行数为 0,1 表示列数为 1)。
第二行代码中 `np.zeros((0, 100), dtype=np.float32)` 生成的是一个形状为 `(0, 100)` 的浮点型数组,也就是一个空的 $100$ 列的矩阵(其中的 0 表示行数为 0,100 表示列数为 100)。
因此,第一行代码生成的数组可以表示一个空的状态序列,第二行代码生成的数组可以表示一个空的状态矩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