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talab语句展示参数m和n对于极坐标系下ρ=mcos(nθ)图像的影响,并利用参数的特质绘制一朵色彩丰富、层次丰富的花.
时间: 2024-02-09 21:12:54 浏览: 66
参数m和n对于极坐标系下ρ=mcos(nθ)图像的影响如下:
- 当m相同时,n越小,曲线波动越明显,n越大,曲线波动越平缓;
- 当n相同时,m越大,曲线振幅越大,m越小,曲线振幅越小。
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制作花朵图案。例如,下面的代码可以绘制一朵色彩丰富、层次丰富的花:
```matlab
% 设置参数
m = 4;
n = 5;
a = 1;
b = 1;
% 绘制花朵
theta = 0:0.01:2*pi;
rho = a * (m * cos(n*theta) + sqrt(abs(cos(m*theta/n)))) / (m^2 + 1);
[x, y] = pol2cart(theta, rho);
scatter(x, y, 20, theta, 'filled');
```
这段代码中,我们设置了m=4,n=5,a=1,b=1,利用极坐标系下的公式计算出了ρ的值,然后将ρ和θ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下的x和y坐标,最后用`scatter`函数绘制散点图,并用`theta`作为颜色映射,实现了花朵图案。其中,`theta`的取值范围为0到2π,步长为0.01,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另外,`scatter`函数中的20表示点的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相关问题
对二项分布选取合适的参数,展示二项分布的近似分布是泊松分布 matalab语句实现
假设某个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其中n表示实验的次数,p表示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则当n很大,p很小且np接近常数时,X可以近似为参数为λ=np的泊松分布。在 MATLAB 中,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来展示这种近似关系:
```
n = 1000; % 实验次数
p = 0.01; % 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
lambda = n * p; % 泊松分布的参数
k = 0:n; % 成功次数的取值范围
% 计算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
binom = binopdf(k, n, p);
poisson = poisspdf(k, lambda);
% 绘制概率质量函数图像
figure;
hold on;
bar(k, binom, 'b');
plot(k, poisson, 'r-', 'LineWidth', 2);
legend('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xlabel('成功次数');
ylabel('概率');
title('二项分布的泊松近似');
```
这段代码会生成一个图像,其中蓝色的柱状图表示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红色的线条表示泊松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可以看到,当n很大,p很小且np接近常数时,二项分布的分布形态逐渐趋向于泊松分布。
对二项分布选取合适的参数,展示二项分布的近似分布是正态分布 matalab语句实现
假设某个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其中n表示实验的次数,p表示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则当n很大,p不太小,且np接近常数时,X可以近似为均值为μ=np,方差为σ^2=np(1-p)的正态分布。在 MATLAB 中,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来展示这种近似关系:
```
n = 1000; % 实验次数
p = 0.5; % 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
mu = n * p; % 正态分布的均值
sigma = sqrt(n * p * (1 - p)); % 正态分布的标准差
k = mu - 5*sigma : 0.1 : mu + 5*sigma; % 成功次数的取值范围
% 计算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binom = binopdf(round(k), n, p);
norm = normpdf(k, mu, sigma);
% 绘制概率密度函数图像
figure;
hold on;
plot(k, binom, 'b', 'LineWidth', 2);
plot(k, norm, 'r', 'LineWidth', 2);
legend('二项分布', '正态分布');
xlabel('成功次数');
ylabel('概率密度');
title('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
```
这段代码会生成一个图像,其中蓝色的线条表示二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红色的线条表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看到,当n很大,p不太小,且np接近常数时,二项分布的分布形态逐渐趋向于正态分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