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 15min data for one month load('a.mat'); % reshape data into matrix num_days = numel(data) / 96; % 96 = 24 * 4 (24 hours, 4 data points per hour) data_matrix = reshape(data, 96, num_days)'; % perform k-means clustering num_clusters = 10; % adjust this valu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distinct patterns in the data [idx, centers] = kmeans(data_matrix, num_clusters); % extract cluster centers as typical day profiles typical_day_profiles = centers'; % reshape back into vector format typical_day_data = reshape(typical_day_profiles, [], 1); % save typical day data to file save('typical_day_wind_data.mat', 'typical_day_data');

时间: 2024-03-07 17:50:40 浏览: 56
ZIP

DImension-conversion-of-data.zip_original_data_reshape_them

这段MATLAB代码的作用是将时间尺度为15分钟的风电一个月出力数据进行聚类,提取出典型日出力数据,并将典型日数据保存到MAT文件中。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首先使用load函数加载一个名为"a.mat"的MAT文件,该文件包含了时间尺度为15分钟的风电一个月出力数据。 2. 将数据进行重塑,将原始数据按照日期进行排列,每个日期的数据作为一行,每个时间点的数据作为一列。具体实现方法是将数据向量按照96个数据点(即24小时*4个数据点)进行分组,然后将每组数据作为一行,将所有日期的数据排列成一个矩阵,如下所示: ``` num_days = numel(data) / 96; % 计算数据中包含的日期数 data_matrix = reshape(data, 96, num_days)'; % 将数据重塑为矩阵 ``` 3. 使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将数据分成num_clusters个簇。聚类的结果包括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编号idx,以及每个簇的中心centers,如下所示: ``` num_clusters = 10; % 聚类的簇数 [idx, centers] = kmeans(data_matrix, num_clusters); % 对数据进行聚类 ``` 4. 将聚类中心centers作为典型日出力数据,将其重塑为向量形式,并保存到MAT文件中,如下所示: ``` typical_day_profiles = centers'; % 将聚类中心作为典型日出力数据 typical_day_data = reshape(typical_day_profiles, [], 1); % 将典型日数据重塑为向量形式 save('typical_day_wind_data.mat', 'typical_day_data'); % 将典型日数据保存到MAT文件中 ``` 通过这段代码,我们可以将时间尺度为15分钟的风电一个月出力数据进行聚类,提取出典型日出力数据,并将典型日数据保存到MAT文件中,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OFDM系统代码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参数设置 N = 64; % 子载波数 cp = 16; % 循环前缀长度 num_bits = 10000; % 数据位数 qam_order = 16; % 调制阶数 snr_db = 10; % 信噪比 %% 数据生成 data = randi([0 1],1,num_bits); % 生成随机二进制数据 %% 调制 mod_data = qammod(data,qam_order); % QAM调制 %% 串并转换 mod_data_matrix = reshape(mod_data,N,num_bits/N).'; % 将调制后的数据串并转换为矩阵形式 %% 循环前缀插入 cp_data_matrix = [mod_data_matrix(:,(end-cp+1):end) mod_data_matrix]; % 插入循环前缀 %% IFFT变换 tx_signal_matrix = ifft(cp_data_matrix,N,2); % 对每个时隙进行IFFT变换 %% 并串转换 tx_signal = reshape(tx_signal_matrix.',1,numel(tx_signal_matrix)); % 将IFFT变换后的信号并串转换为向量形式 %% 信道传输 rx_signal = awgn(tx_signal,snr_db); % 加入高斯噪声 %% 串并转换 rx_signal_matrix = reshape(rx_signal,N+cp,num_bits/N+1).'; % 将接收到的信号串并转换为矩阵形式 %% 循环前缀删除 rx_data_matrix = rx_signal_matrix(:,(cp+1):end); % 删除循环前缀 %% FFT变换 rx_mod_data_matrix = fft(rx_data_matrix,N,2); % 对每个时隙进行FFT变换 %% 并串转换 rx_mod_data = reshape(rx_mod_data_matrix.',1,numel(rx_mod_data_matrix)); % 将FFT变换后的信号并串转换为向量形式 %% 解调 rx_data = qamdemod(rx_mod_data,qam_order); % 解调 %% 误码率计算 num_errors = sum(data~=rx_data); % 统计误码数 ber = num_errors/num_bits; % 计算误码率 %% 结果展示 disp(['信噪比:',num2str(snr_db),'dB']); disp(['误码率:',num2str(ber)]);请补充完整以上代码

filename = 'lowshiyan.xlsx'; sheet = 1; [num,txt,raw] = xlsread(filename, sheet); % 添加标签 G = num(:,1); P = num(:,2); T = num(:,3); M = num(:,4); F = num(:,5); Ta = num(:,6); num_images = size(num, 1); image_size = [10, 10]; data_images = zeros([image_size, num_images]); for k = 1:num_images num_elements = numel(num(k,1:5)); num_rows = ceil(num_elements/image_size(1)); image_matrix = reshape(num(k,1:5), num_rows, [])'; % 转置后再reshape resized_image_matrix = imresize([image_matrix, zeros(5, 1)], [10, 2]); % 在右边添加空列将大小从5x1扩展到5x2 resized_image_matrix = resized_image_matrix(:, 1:end-1); % 删除添加的空列 Ta_matrix = Ta(k); % 取第六列数据作为输出数据 image_10by10 = imresize(resized_image_matrix, [10, 10]); % 将大小调整为10x10 data_images(:,:,k) = mat2gray(image_10by10); Ta_images(k) = Ta_matrix; % 存储输出数据 end % 保存输入数据 if ~exist('input_images', 'dir') mkdir('input_images'); % 创建新的文件夹用于存储图像 end for k = 1:num_images input_filename = sprintf('input_images/%d.jpg', k); imwrite(data_images(:,:,k), input_filename, 'jpg'); end % 保存输出数据 if ~exist('output_data', 'dir') mkdir('output_data') % 创建新的文件夹用于存储输出数据 end for k = 1:num_images output_filename = sprintf('output_data/%d.txt', k); dlmwrite(output_filename, Ta_images(k), 'precision', '%.6f'); end % 创建ImageDatastore对象 imds = imageDatastore('input_images', 'FileExtensions', '.jpg', 'LabelSource', 'foldernames'); imds.ReadFcn = @(filename)imresize(imread(filename), [32, 32]); % 调整图像大小为32x32 % 添加输出数据 outputds = tabularTextDatastore('output_data/*.txt', 'ReadVariableNames', false); imds = combine(imds, outputds);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trainImds, testImds] = splitEachLabel(imds, 0.8, 'randomized');检查对函数 'splitEachLabel' 的调用中是否存在不正确的参数数据类型或缺少参数。怎么修改,请给出修改后代码

data=xlsread('data_load'); % 按时间排序 load_data = sortrows(data, 1); % 生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train_ratio = 0.8; train_size = floor(train_ratio * size(load_data, 1)); train_data = load_data(1:train_size, 2:end); test_data = load_data(train_size+1:end, 2:end); % 数据归一化 train_data_norm = normalize(train_data); test_data_norm = normalize(test_data); % 准备训练数据 X_train = []; Y_train = []; n_steps = 3; % 每个时间步长包含的数据点数 for i = n_steps:size(train_data_norm, 1) X_train = [X_train; train_data_norm(i-n_steps+1:i, :)]; Y_train = [Y_train; train_data_norm(i, :)]; end % 调整训练数据的形状 X_train = permute(reshape(X_train', [], n_steps, size(X_train,1)), [3, 2, 1]); Y_train = permute(reshape(Y_train', [], n_steps, size(Y_train,1)), [3, 2, 1]); % 构建LSTM模型 input_size = size(train_data,2)-1; output_size = size(train_data,2)-1; num_hidden_units = 64; layers = [ ... sequenceInputLayer(input_size) lstmLayer(num_hidden_units,'OutputMode','last') fullyConnectedLayer(output_size) regressionLayer]; % 训练模型 opts = trainingOptions('adam', ... 'MaxEpochs',50, ... 'GradientThreshold',1, ... 'InitialLearnRate',0.01, ... 'LearnRateSchedule','piecewise', ... 'LearnRateDropFactor',0.1, ... 'LearnRateDropPeriod',30, ... 'Verbose',0, ... 'Plots','training-progress'); trained_net = trainNetwork(X_train, Y_train, layers, opts); % 准备测试数据 X_test = []; Y_test = []; for i = n_steps:size(test_data_norm, 1) X_test = [X_test; test_data_norm(i-n_steps+1:i, :)]; Y_test = [Y_test; test_data_norm(i, :)]; end % 调整测试数据的形状 X_test = reshape(X_test, [size(X_test,1), n_steps, size(test_data,2)-1]); Y_test = reshape(Y_test, [size(Y_test,1), size(test_data,2)-1]); % 进行预测 Y_pred = predict(trained_net, X_test); % 反归一化预测结果 Y_pred = Y_pred .* max(train_data) + min(train_data); Y_test = Y_test .* max(train_data) + min(train_data); % 绘制预测结果 figure plot(Y_test(:,1), 'b') hold on plot(Y_pred(:,1), 'r') legend('真实值', '预测值') title('负荷预测结果') xlabel('时间步长') ylabel('负荷值')

function untitled() load('D:\mat格式的MNIST数据\test_labels.mat') load('D:\mat格式的MNIST数据\train_images.mat') load('D:\mat格式的MNIST数据\train_labels.mat') load('D:\mat格式的MNIST数据\test_images.mat') train_num = 60000; test_num = 200; %训练数据,图像转向量 data_train = mat2vector(train_images(:,:,1:train_num),train_num); data_test = mat2vector(test_images(:,:,1:test_num),test_num); % 处理训练数据,防止后验概率为0 [data_train,position] = fun(data_train,train_labels1(1:train_num)'); % 处理测试数据 for rows = 1:10 data_test(:,position{1,rows})=[]; end %模型部分 % 超参数全部取了默认值,比较重要的,如类别的先验概率,如果不进行修改,则计算输入数据中类别的频率 % 查看nb_model即可确认所使用的超参数 Mdl = fitcnb(data_train,train_labels1(1:train_num)); %训练模型 %测试结果 result = predict(Mdl,data_test); result = result.'; xlabel=[0,1,2,3,4,5,6,7,8,9]; resultbar = [0,0,0,0,0,0,0,0,0,0]; testbar = [0,0,0,0,0,0,0,0,0,0]; for i = 1:test_num temp1=result(i); temp1=temp1+1; resultbar(temp1)=resultbar(temp1)+1; temp2=test_labels1(i); temp2=temp2+1; testbar(temp2)=testbar(temp2)+1; end bar(xlabel, [resultbar' testbar']); % 整体正确率 acc = 0.; for i = 1:test_num if result(i)==test_labels1(i) acc = acc+1; end end title('精确度为:',(acc/test_num)*100) end 这个代码中,以下两行有错误:data_train = mat2vector(train_images(:,:,1:train_num),train_num); data_test = mat2vector(test_images(:,:,1:test_num),test_num);为什么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友价免签约支付接口插件最新版

友价免签约支付接口插件最新版
recommend-type

基于java的微信小程序跳蚤市场设计与实现答辩PPT.pptx

基于java的微信小程序跳蚤市场设计与实现答辩PPT.pptx
recommend-type

探索AVL树算法:以Faculdade Senac Porto Alegre实践为例

资源摘要信息:"ALG3-TrabalhoArvore:研究 Faculdade Senac Porto Alegre 的算法 3" 在计算机科学中,树形数据结构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复杂结构,其中AVL树是一种特殊的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它是由苏联数学家和工程师Georgy Adelson-Velsky和Evgenii Landis于1962年首次提出。AVL树的名称就是以这两位科学家的姓氏首字母命名的。这种树结构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会维持其平衡,以确保树的高度最小化,从而在最坏的情况下保持对数的时间复杂度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AVL树的特点: - AVL树是一棵二叉搜索树(BST)。 - 在AVL树中,任何节点的两个子树的高度差不能超过1,这被称为平衡因子(Balance Factor)。 - 平衡因子可以是-1、0或1,分别对应于左子树比右子树高、两者相等或右子树比左子树高。 - 如果任何节点的平衡因子不是-1、0或1,那么该树通过旋转操作进行调整以恢复平衡。 在实现AVL树时,开发者通常需要执行以下操作: - 插入节点:在树中添加一个新节点。 - 删除节点:从树中移除一个节点。 - 旋转操作:用于在插入或删除节点后调整树的平衡,包括单旋转(左旋和右旋)和双旋转(左右旋和右左旋)。 - 查找操作:在树中查找一个节点。 对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研究,理解AVL树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不仅适用于算法理论的学习,还广泛应用于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以及任何需要快速查找和更新元素的系统中。掌握AVL树的实现对于提升软件效率、优化资源使用和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至关重要。 在本资源中,我们还需要关注"Java"这一标签。Jav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对数据结构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利用Java语言实现AVL树,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设计节点类和树类,实现节点插入、删除、旋转及树平衡等操作。Java代码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因此是实现复杂数据结构的合适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Java程序员通常会使用Java集合框架中的TreeMap和TreeSet类,这两个类内部实现了红黑树(一种自平衡二叉搜索树),而不是AVL树。尽管如此,了解AVL树的原理对于理解这些高级数据结构的实现原理和使用场景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提及的"ALG3-TrabalhoArvore-master"是一个压缩包子文件的名称列表,暗示了该资源是一个关于AVL树的完整项目或教程。在这个项目中,用户可能可以找到完整的源代码、文档说明以及可能的测试用例。这些资源对于学习AVL树的实现细节和实践应用是宝贵的,可以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并掌握AVL树的算法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ggplot2绘图技巧】:R语言中的数据可视化艺术

![【ggplot2绘图技巧】:R语言中的数据可视化艺术](https://www.lecepe.fr/upload/fiches-formations/visuel-formation-246.jpg) # 1. ggplot2绘图基础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开始探索ggplot2,这是一个在R语言中广泛使用的绘图系统,它基于“图形语法”这一理念。ggplot2的设计旨在让绘图过程既灵活又富有表现力,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创建复杂而美观的图形。 ## 1.1 ggplot2的安装和加载 首先,确保ggplot2包已经被安装。如果尚未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R install.p
recommend-type

HAL库怎样将ADC两个通道的电压结果输出到OLED上?

HAL库通常是指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它是一个软件组件,用于管理和控制嵌入式系统中的硬件资源,如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要将ADC读取的两个通道电压值显示到OLED上,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初始化硬件**: 首先,你需要通过HAL库的功能对ADC和OLED进行初始化。这包括配置ADC的通道、采样速率以及OLED的分辨率、颜色模式等。 2. **采集数据**: 使用HAL提供的ADC读取函数,读取指定通道的数据。例如,在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中,可能会有`HAL_ADC_ReadChannel()
recommend-type

小学语文教学新工具:创新黑板设计解析

资源摘要信息: 本资源为行业文档,主题是设计装置,具体关注于一种小学语文教学黑板的设计。该文档通过详细的设计说明,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场景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辅助工具。由于资源的标题、描述和标签中未提供具体的设计细节,我们仅能从文件名称推测文档可能包含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黑板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设计流程、材料选择、尺寸规格、功能性特点、以及可能的互动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虽然没有标签信息,但可以推断该文档可能针对教育技术、教学工具设计、小学教育环境优化等专业领域。 1. 教学黑板设计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黑板作为传统而重要的教学工具,承载着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互动的重要角色。一个优秀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装置时,考虑黑板的适用性、耐用性和互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2. 教学黑板的设计要求 设计小学语文教学黑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安全性:黑板材质应无毒、耐磨损,边角处理要圆滑,避免在使用中造成伤害。 - 可视性:黑板的大小和高度应适合小学生使用,保证最远端的学生也能清晰看到上面的内容。 - 多功能性:黑板除了可用于书写字词句之外,还可以考虑增加多媒体展示功能,如集成投影幕布或电子白板等。 - 环保性:使用可持续材料,比如可回收的木材或环保漆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教学黑板的设计流程 一个典型的黑板设计流程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 需求分析: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包括空间大小、教学方法、学生人数等。 - 概念设计:提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 制图和建模:绘制详细的黑板平面图和三维模型,为生产制造提供精确的图纸。 -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预算选择合适的材料。 - 制造加工:按照设计图纸和材料标准进行生产。 - 测试与评估: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测试黑板的使用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4. 教学黑板的材料选择 - 传统黑板:传统的黑板多由优质木材和专用黑板漆制成,耐用且书写流畅。 - 绿色环保材料:考虑到环保和学生健康,可以选择无毒或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材料。 - 智能材料:如可擦洗的特殊漆料,使黑板表面更加光滑,便于擦拭。 5. 教学黑板的尺寸规格 黑板的尺寸规格应根据实际教室空间和学生的平均身高来设计。一般来说,小学教室的黑板高度应设置在120cm至150cm之间,长度则根据教室墙壁的长度而定,但至少应保证可以容纳整页A4纸的书写空间。 6. 教学黑板的功能性特点 - 书写性能:黑板表面应具备良好的书写性能,使粉笔或马克笔的书写和擦拭都十分顺畅。 - 可视化辅助:集成的可视化工具,如辅助灯、放大镜等,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 - 互动性设计:考虑增加互动性元素,例如磁性或可擦写的表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7. 教学黑板的互动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黑板可以集成多媒体技术,如触摸屏功能、电子白板功能、互联网接入等,实现与电子设备的互动,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本资源提供的设计装置文档,聚焦于一种小学语文教学黑板的设计,涵盖了从设计理念到功能实现的全方位内容,旨在通过创新的设计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品质和效率。
recommend-type

"互动学习:行动中的多样性与论文攻读经历"

多样性她- 事实上SCI NCES你的时间表ECOLEDO C Tora SC和NCESPOUR l’Ingén学习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学会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于2021年9月28日在Villeneuve d'Asq公开支持马修·瑟林评审团主席法布里斯·勒菲弗尔阿维尼翁大学教授论文指导奥利维尔·皮耶昆谷歌研究教授:智囊团论文联合主任菲利普·普雷教授,大学。里尔/CRISTAL/因里亚报告员奥利维耶·西格德索邦大学报告员卢多维奇·德诺耶教授,Facebook /索邦大学审查员越南圣迈IMT Atlantic高级讲师邀请弗洛里安·斯特鲁布博士,Deepmind对于那些及时看到自己错误的人...3谢谢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Olivier和Philippe。奥利维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你来说完全有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知道在这篇论文的(许多)错误中,你是我可以依
recommend-type

【R语言并行计算秘籍】:倍增数据处理速度的高效策略

![【R语言并行计算秘籍】:倍增数据处理速度的高效策略](https://opengraph.githubassets.com/2a72c21f796efccdd882e9c977421860d7da6f80f6729877039d261568c8db1b/RcppCore/RcppParallel) # 1. R语言并行计算概述 R语言作为一种统计编程语言,在数据科学领域广受欢迎。随着数据集的日益庞大,传统的单线程计算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复杂数据分析的需求。并行计算技术的引入,使得R语言在处理大数据和复杂算法时,能够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和处理能力。 并行计算在R语言中的应用是通过分散任务至多个处
recommend-type

如何用C语言编程精确计算级数1 - 1/11 + 1/21 - 1/3! + ...(直到最后一项的绝对值小于1E-4)并求得e的近似值?

在C语言中,你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条件判断以及数学库函数`fabs`来实现这个级数的计算。这里是一个基本的步骤: 1. 定义一个变量 `result` 来保存e的近似值,初始化为1(因为e的初始近似值就是1)。 2. 使用一个无限循环(实际上可以设置一个大到足以满足精度要求的循环次数上限),每次迭代中: a. 检查当前项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给定的小数阈值1E-4。 b. 如果是,则跳出循环,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所需的精度。 c. 计算当前项,如果是正分数,就加到结果上;如果是负分数,从结果中减去它。比如对于阶乘项,可以使用递归或者预计算的数组来计算。 3. 循环结束后,`res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