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语言a. 将 2-7 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每一列都成为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标准正态分布。 b. 评估标准化之后,2-7 列每一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没有需要去掉的极值? c. 评估使用 K-means 聚类,最佳的中心个数。 d. 使用 c 中评估的最佳中心个数,使用随机的初始中心值,进行 K-means 聚类。 e. 聚类完成之后,每个类别的中心是什么?将之保存为 csv 文件。 f. 使用 R 的 fpc 库中的 clusterboot 函数,计算 Jaccard Index。
时间: 2024-02-24 17:53:25 浏览: 120
好的,以下是每个问题的答案:
a. 将 2-7 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每一列都成为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标准正态分布。
```r
# 假设数据存储在 df 数据框中
df[,2:7] <- scale(df[,2:7])
```
b. 评估标准化之后,2-7 列每一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没有需要去掉的极值?
```r
# 输出每一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apply(df[,2:7], 2, range)
# 如果存在极端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去除或保留
```
c. 评估使用 K-means 聚类,最佳的中心个数。
可以使用肘部法则(elbow method)或轮廓系数(silhouette method)来评估最佳的中心个数。这里演示轮廓系数的方法:
```r
library(cluster)
library(factoextra)
# 假设数据存储在 df 数据框中
# 使用 kmeans() 函数,计算不同中心个数下的轮廓系数
set.seed(123)
sil <- c(NA, NA)
for (k in 2:10) {
kmeans.out <- kmeans(df[,2:7], centers = k, nstart = 25)
sil[k] <- silhouette(kmeans.out$cluster, dist(df[,2:7]))
}
# 输出轮廓系数最大的中心个数
plot(1:10, sil, type = "b", xlab = "Number of clusters", ylab = "Silhouette")
```
d. 使用 c 中评估的最佳中心个数,使用随机的初始中心值,进行 K-means 聚类。
```r
# 假设最佳中心个数为 4
set.seed(123)
kmeans.out <- kmeans(df[,2:7], centers = 4, nstart = 25)
```
e. 聚类完成之后,每个类别的中心是什么?将之保存为 csv 文件。
```r
# 输出每个类别的中心
kmeans.out$centers
# 将中心保存为 csv 文件
write.csv(kmeans.out$centers, "kmeans_centers.csv")
```
f. 使用 R 的 fpc 库中的 clusterboot 函数,计算 Jaccard Index。
```r
library(fpc)
# 假设数据存储在 df 数据框中
# 假设最佳中心个数为 4
set.seed(123)
clusterboot(df[,2:7], k = 4, bootmethod = "boot", B = 100,
clustermethod = "kmeans", method = "jaccard")
```
g. 在 K-means 聚类完成后,可以使用轮廓系数评估聚类结果的质量。
```r
# 计算轮廓系数并绘制轮廓系数图
library(cluster)
library(factoextra)
fviz_silhouette(kmeans.out, label = "none")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