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下代码#include <fcnt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tat.h> char string[]="this is a example to show fifo communication";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d; char buf[256]; int i; int mknod(const char *path, mode_t mode, dev_t dev); mknod("/fifo",010777,0);/*创建属性为010777的管道文件,010为管道文件的类型,777为允许读写执行的属性*/ if (argc==2) { fd=open("/fifo",O_WRONLY); } else { fd=open("/fifo",O_RDONLY); } for (i=0;i<26;i++) { if(argc==2) { printf("\n I have wrote:%s",string); write(fd,string,45); string[0]+=1; } else { read(fd,buf,256); printf("\n The context by I have read is:!%s",buf); buf[0]='\0'; } } close(fd); }
时间: 2024-04-27 11:22:57 浏览: 57
write.zip_Linux/Unix编程_Unix_Linux_
这段代码是一个使用FIFO(命名管道)进行进程间通信的示例程序。它创建了一个名为"/fifo"的FIFO,并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命令行参数为2,则打开FIFO并将字符串写入;否则打开FIFO并读取写入的字符串。程序运行时会进行26次读或写操作。
具体分析如下:
1. 头文件包含了需要使用的库函数。
2. 字符串定义了一个需要进行读写的字符串。
3. main函数中,mknod函数创建了一个名为"/fifo"的FIFO,其属性为010777,其中010表示FIFO类型,777表示允许读写执行的属性。
4. 根据命令行参数的不同,程序打开FIFO并进行读或写操作。O_WRONLY表示以只写方式打开文件,O_RDONLY表示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在写操作中,使用了write函数将字符串写入FIFO;在读操作中,使用了read函数读取FIFO中的字符串。
5. 程序运行了26次,每次读或写操作都会改变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以便在读写操作中区分。
6. close函数关闭了打开的文件描述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