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代码还能优化么:pLogView = GetRightPane(); if (pLogView) { nCount = pLogView->GetListCtrl().GetItemCount(); do { pLogView->GetListCtrl().DeleteItem(0); nCount--; } while (nCount > m_nRowCount); }
时间: 2024-03-01 12:50:26 浏览: 70
这段代码可以进行如下优化:
```c++
pLogView = GetRightPane();
if (pLogView)
{
int nCount = pLogView->GetListCtrl().GetItemCount();
if (nCount > m_nRowCount)
{
for (int i = 0; i < nCount - m_nRowCount; ++i)
{
pLogView->GetListCtrl().DeleteItem(i);
}
}
}
```
主要的优化点有:
1. 如果 `nCount <= m_nRowCount`,则不需要进行删除操作,直接返回即可。
2. 不需要使用 `do-while` 循环,改用 `for` 循环。
3. 在循环内部直接使用索引进行删除,避免每次都使用 `DeleteItem(0)`,提高效率。
相关问题
void Delay_ms(uint32_t nCount) { SysTick->LOAD = 72*nCount; SysTick->VAL = 0x00; SysTick->CTRL = 0x01; while((SysTick->CTRL & 0x01) && (!(SysTick->CTRL & (1<<16)))); SysTick->CTRL = 0x00; SysTick->VAL = 0X00; }
这段代码是用于实现延时的函数,输入参数nCount是延时的毫秒数。具体实现是通过STM32的SysTick定时器来实现的。首先将延时的毫秒数乘以72,得到SysTick定时器的重装值,然后将SysTick定时器的VAL寄存器清零,将CTRL寄存器的第0位设置为1,启动SysTick定时器。在SysTick定时器运行期间,程序会一直进入while循环中,等待SysTick定时器的COUNTFLAG标志位被置位并且CTRL寄存器的第16位清零,表示定时器已经定时完成。最后将CTRL寄存器清零,将VAL寄存器清零,结束延时函数的执行。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SinglyLinkedList { public: SinglyLinkedList() : head(nullptr), rear(nullptr), curpos(nullptr), fontpos(nullptr), NCount(0) {} NodeCls<T>* NewNode(T data) { NodeCls<T>* p = new NodeCls<T>(data); return p; } void AscendingInsert(T data) { NodeCls<T>* p = NewNode(data); if (head == nullptr) { head = rear = p; } else if (p->Data <= head->Data) { p->next = head; head = p; } else if (p->Data >= rear->Data) { rear->next = p; rear = p; } else { curpos = head; while (curpos != nullptr && curpos->Data < p->Data) { fontpos = curpos; curpos = curpos->next; } fontpos->next = p; p->next = curpos; } NCount++; }
这是一个模板类 `SinglyLinkedList`,它表示一个单向链表。该类包含一个头指针 `head`、一个尾指针 `rear`、一个当前节点指针 `curpos`、一个当前节点前一个节点指针 `fontpos` 和一个整型成员 `NCount`,分别表示链表的头部、尾部、当前节点、当前节点前一个节点和链表中节点的数量。
类中定义了一个 `NewNode` 方法,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并返回指向该节点的指针。
类中定义了一个 `AscendingInsert` 方法,用于按照升序将一个新的节点插入到链表中。具体实现如下:
1. 调用 `NewNode` 方法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p`。
2. 如果链表为空,将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指向新节点 `p`。
3. 如果新节点 `p` 的数据小于等于头节点的数据,将新节点 `p` 插入到头节点之前,然后更新头指针。
4. 如果新节点 `p` 的数据大于等于尾节点的数据,将新节点 `p` 插入到尾节点之后,然后更新尾指针。
5. 如果新节点 `p` 的数据在头节点和尾节点之间,从头节点开始遍历链表,找到第一个大于等于新节点 `p` 的节点 `curpos`,记录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fontpos`,然后将新节点 `p` 插入到 `fontpos` 和 `curpos` 之间。
6. 更新节点数量计数器 `NCount`。
该类可以用于实现单向链表数据结构,并支持按照升序插入新节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