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hors = self._anchors.view(1, A, 4) + shifts.view(K, 1, 4)什么意思
时间: 2024-03-15 07:42:42 浏览: 193
这段代码是目标检测中 Faster R-CNN 模型中的一部分,用于生成候选框(proposals)。其中,self._anchors 是预定义的一组锚点(anchor),shifts 是在特征图上滑动的窗口(sliding window),A 是锚点的数量,K 是滑动窗口的数量。代码的作用是将锚点与窗口进行组合,得到候选框的坐标。具体来说,self._anchors.view(1, A, 4) 将锚点的形状从 (A, 4) 转换为 (1, A, 4),shifts.view(K, 1, 4) 将窗口的形状从 (K, 4) 转换为 (K, 1, 4),然后两者相加,得到形状为 (K, A, 4) 的候选框坐标。
相关问题
anchors = self._anchors.view(1, A, 4) + shifts.view(K, 1, 4)具体什么意思
这段代码是目标检测中 Faster R-CNN 模型中的一部分,用于生成候选框(proposals)。
其中,self._anchors 是预定义的一组锚点(anchor),锚点代表了不同宽高比和尺度的矩形框。shifts 是在特征图上滑动的窗口(sliding window),用于在特征图上生成不同的位置。
在这段代码中,self._anchors.view(1, A, 4) 将锚点的形状从 (A, 4) 转换为 (1, A, 4),其中 A 是锚点的数量,4 表示每个锚点的坐标信息。shifts.view(K, 1, 4) 将窗口的形状从 (K, 4) 转换为 (K, 1, 4),其中 K 是滑动窗口的数量。这样转换后,两个张量的形状就可以进行广播操作。
广播操作会将形状不同的张量进行扩展,使它们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它们可以进行相加操作。在本段代码中,由于 self._anchors.view(1, A, 4) 和 shifts.view(K, 1, 4) 的形状为 (1, A, 4) 和 (K, 1, 4),它们可以进行相加操作。
最终的结果是形状为 (K, A, 4) 的张量,其中第 i 个元素是第 i 个滑动窗口和第 j 个锚点组合得到的候选框的坐标信息。
def trigger(self, detections: Detections) -> np.ndarray: """ Determines if the detections are within the polygon zone. Parameters: detections (Detections): The detections to be checked against the polygon zone Returns: np.ndarray: A boolean numpy array indicating if each detection is within the polygon zone """ clipped_xyxy = clip_boxes( boxes_xyxy=detections.xyxy, frame_resolution_wh=self.frame_resolution_wh ) clipped_detections = replace(detections, xyxy=clipped_xyxy) clipped_anchors = np.ceil( clipped_detections.get_anchor_coordinates(anchor=self.triggering_position) ).astype(int) is_in_zone = self.mask[clipped_anchors[:, 1], clipped_anchors[:, 0]] self.current_count = np.sum(is_in_zone) return is_in_zone.astype(bool)
这是一个名为 `trigger` 的方法,用于确定检测结果是否位于多边形区域内。
该方法接受一个 `Detections` 对象作为参数,该对象包含了待检测的结果。在方法中,首先通过 `clip_boxes` 函数对检测结果的边界框进行裁剪,以确保其不超出帧的分辨率。然后,使用 `replace` 函数将裁剪后的边界框应用到 `detections` 对象中。
接下来,使用 `get_anchor_coordinates` 方法获取裁剪后的边界框的锚点坐标,并将其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并将其设置为 `clipped_anchors`。
然后,通过使用 `self.mask` 和 `clipped_anchors`,获取每个锚点坐标是否位于多边形区域内的布尔值,并将结果保存在 `is_in_zone` 中。
最后,通过使用 `np.sum` 统计位于多边形区域内的锚点的数量,并将其保存在 `self.current_count` 中。最后,将 `is_in_zone` 转换为布尔类型并返回。
请注意,上述代码中使用的函数和类,如 `clip_boxes`、`replace`、`Detections` 等,都没有给出具体实现。您需要根据您的需求自行实现或导入这些函数和类。
以下是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PolygonZone:
def trigger(self, detections: Detections) -> np.ndarray:
# 裁剪边界框
clipped_xyxy = clip_boxes(
boxes_xyxy=detections.xyxy, frame_resolution_wh=self.frame_resolution_wh
)
clipped_detections = replace(detections, xyxy=clipped_xyxy)
# 获取锚点坐标
clipped_anchors = np.ceil(
clipped_detections.get_anchor_coordinates(anchor=self.triggering_position)
).astype(int)
# 检测是否位于多边形区域内
is_in_zone = self.mask[clipped_anchors[:, 1], clipped_anchors[:, 0]]
# 统计位于多边形区域内的数量
self.current_count = np.sum(is_in_zone)
return is_in_zone.astype(bool)
```
请根据您的需求实现或导入缺失的函数和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