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S源码解析之Node与CLH锁队列
发布时间: 2024-02-16 09:18:32 阅读量: 63 订阅数: 39
# 1. 引言
## 1.1 AQS简介
## 1.2 锁的概念与分类
## 1.3 本文介绍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Java中用于构建同步器的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阻塞锁和一些其他同步器(如 Semaphore、 CountDownLatch 等)的基础框架。AQS 主要包括两种队列,即 Node 锁队列和 CLH 锁队列。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队列的数据结构、操作流程以及 AQS 的实现原理,并对其进行代码分析和应用场景的探讨。
## 2. Node锁队列
### 2.1 Node的数据结构
### 2.2 Node的状态
### 2.3 Node入队操作
### 2.4 Node出队操作
## 3. CLH锁队列
### 3.1 CLH锁队列的概念
### 3.2 CLH队列的数据结构
### 3.3 CLH队列的操作流程
### 3.4 CLH与Node锁队列的比较
## 4. AQS的实现原理
### 4.1 AQS中的Sync队列
### 4.2 AQS的基本操作:acquire与release
### 4.3 AQS的state状态管理
## 5. 代码分析
### 5.1 Node与CLH锁队列的核心代码解读
### 5.2 AQS相关代码分析
### 5.3 基于Node与CLH锁队列的实例演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AQS的优点与不足
### 6.2 Node与CLH锁队列的应用场景
### 6.3 对AQS与Node、CLH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挑战和展望
# 2. Node锁队列
Node锁队列是AQS中的关键数据结构之一,用于管理需要获取锁的线程。本章将介绍Node锁队列的数据结构、状态以及入队和出队操作。
### 2.1 Node的数据结构
Node是AQS中的一个类,用于表示需要获取锁的线程。Node通过CAS操作进行状态的改变和线程的阻塞。它的基本数据结构如下:
```java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static final Node SHARED = new Node();
static final Node EXCLUSIVE = null;
volatile int waitStatus;
volatile Node prev;
volatile Node next;
volatile Thread thread;
Node nextWaiter;
final boolean isShared() {
return nextWaiter == SHARED;
}
final Node predecessor()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
Node p = prev;
if (p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return p;
}
Node() {
}
Node(Thread thread, Node mode) { // Used by addWaiter
this.thread = thread;
this.nextWaiter = mode;
}
Node(Thread thread, int waitStatus) { // Used by Condition
this.thread = thread;
this.waitStatus = waitStatus;
}
}
```
### 2.2 Node的状态
Node中的waitStatus字段表示线程的等待状态,它有以下几个取值:
- 0:表示线程已经获取锁;
- Node.CANCELLED(1):表示线程被取消等待;
- Node.SIGNAL(-1):表示线程等待唤醒;
- Node.CONDITION(-2):表示线程在Condition中等待;
- Node.PROPAGATE(-3):共享模式下,等待结束后需要唤醒其他节点。
### 2.3 Node入队操作
当一个线程需要获取锁时,会被封装成一个Node节点,并通过addWaiter方法加入到等待队列中。入队操作的代码如下:
```java
private Node addWaiter(Node mode) {
Node node = new Node(Thread.currentThread(), mode);
Node pred = tail;
if (pred != null) {
node.prev = pred;
if (compareAndSetTail(pred, node)) {
pred.next = node;
return node;
}
}
enq(node);
return node;
}
private Node enq(final Node node) {
for (;;) {
Node t = tail;
if (t == null) { // Must initialize
if (compareAndSetHead(new Node()))
tail = head;
} else {
node.prev = t;
if (compareAndSetTail(t, node)) {
t.next = node;
return t;
}
}
}
}
```
### 2.4 Node出队操作
当一个线程获取到锁之后,需要从等待队列中移除,将其状态改为已获取锁的状态。出队操作的代码如下:
```java
final boolean 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int ws = node.waitStatus;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ws, 0);
Node s = node.next;
if (s == null || s.waitStatus > 0) {
s = null;
for (Node t = tail; t != null && t != node; t = t.prev)
if (t.waitStatus <= 0)
s = t;
}
if (s != null)
LockSupport.unpark(s.thread);
return s != null;
}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Release(int releases) {
if (!isHeldExclusively())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int c = getState() - releases;
if (Thread.currentThread()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if (c == 0)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return true;
}
setState(c);
return false;
}
```
Node的入队和出队操作是AQS中实现获取锁以及线程等待和唤醒的重要环节,理解Node的数据结构和操作过程对于理解AQS的实现原理非常重要。
# 3. CLH锁队列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LH锁队列的概念、数据结构、操作流程,以及与Node锁队列的比较。通过对CLH锁队列的详细分析,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AQS的实现原理及其在并发编程中的应用。
#### 3.1 CLH锁队列的概念
CLH锁队列(Craig, Landin, and Hagersten locks)是一种自旋锁队列,最早由Craig、Landin和Hagersten提出。它通过一种基于链表的队列结构,实现了高效的线程同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并发编程环境中。
#### 3.2 CLH队列的数据结构
CLH队列的数据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锁节点(Node)和队列尾部(tail)。其中,每个线程会持有一个锁节点,这些锁节点按照严格的先后顺序排成队列,而队列尾部则用于标识当前最后一个获取锁的线程。
#### 3.3 CLH队列的操作流程
CLH队列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获取锁和释放锁两个过程。在获取锁的过程中,线程会将自己的锁节点添加到队列尾部,并不断自旋等待直到轮到自己获取锁为止;而在释放锁的过程中,线程会简单地将自己的锁节点从队列中移除,然后通知下一个等待者。
#### 3.4 CLH与Node锁队列的比较
相比于Node锁队列,CLH队列采用了显式的等待者顺序排队,使得锁的竞争更加公平。此外,CLH队列采用自旋的方式等待锁的释放,减少了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提高了并发性能。因此,CLH队列在一些高并发场景下表现更加出色。
通过对CLH锁队列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AQS在实现锁机制时的内部原理,为接下来的AQS源码解析和实例演示奠定基础。
# 4. AQS的实现原理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Java并发包中的一个核心类,用于实现同步器的底层框架。它提供了一套用于构建锁和其他同步组件的基本功能,并作为大部分并发工具的基础。本节将介绍AQS的实现原理。
### 4.1 AQS中的Sync队列
AQS中的Sync队列是AQS的核心数据结构之一,用于管理线程和同步状态的关系。Sync队列是一个双向链表,其中的每个节点都代表一个等待获取锁的线程。Sync队列由两部分组成:头节点和等待节点。头节点表示当前获取锁的线程,而等待节点则表示正在等待获取锁的线程。
### 4.2 AQS的基本操作:acquire与release
在AQS中,通过acquire和release两个基本操作实现同步器的获取和释放。acquire操作用于获取同步状态,如果获取失败,则线程会被加入到Sync队列中进行等待;release操作用于释放同步状态,并唤醒等待队列中的线程。
acquire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会根据同步器的类型而有所不同,而release操作的实现则相对简单,主要是将当前线程持有的同步状态置为释放状态,并唤醒等待队列中的线程。
### 4.3 AQS的state状态管理
AQS中的state状态是同步器的核心属性之一,用于表示同步状态,并根据具体的同步逻辑进行相应的变化。在AQS中,state的值大于0表示已经被占用,而0则表示未被占用。
在同步器的获取和释放操作中,state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当一个线程获取同步状态时,state的值会减少;而当一个线程释放同步状态时,state的值会增加。通过对state的管理,AQS可以实现线程的排队和唤醒操作。
上述是AQS的实现原理的基本概述,下面将通过代码分析具体了解AQS的实现细节。
# 5. 代码分析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深入分析Node与CLH锁队列的核心代码,以及AQS相关代码的分析。我们还将演示基于Node与CLH锁队列的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 5.1 Node与CLH锁队列的核心代码解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基于Java语言的Node锁队列的核心代码。
```java
// Node的数据结构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 节点的状态
volatile int waitStatus;
// 前驱节点
volatile Node prev;
// 后继节点
volatile Node next;
// 节点中的线程
volatile Thread thread;
// 同步状态
volatile int status;
}
```
以上代码中,定义了Node的数据结构,包括了节点的状态、前驱节点、后继节点、节点中的线程以及同步状态。这些属性构成了Node锁队列的基本数据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基于Java语言的AQS的核心代码示例。
```java
// AQS的基本操作:acquire与release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 (!tryAcquire(arg) &&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selfInterrupt();
}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int arg) {
if (tryRelease(arg)) {
Node h = head;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unparkSuccessor(h);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以上代码中,acquire方法与release方法是AQS的基本操作之一。acquire方法用于获取锁资源,而release方法用于释放锁资源。这些方法构成了AQS的核心操作。
#### 5.2 AQS相关代码分析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一个用于构建同步器的抽象类,它在J.U.C(java.util.concurrent)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AQS的一段关键代码示例。
```java
// AQS的State状态管理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
protected final int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rotected final void setState(int newState) {
state = newState;
}
```
以上代码中,state是AQS中用于表示同步状态的变量。在AQS中,通过getState方法获取同步状态,通过setState方法修改同步状态。这些方法对于AQS的实现原理至关重要。
#### 5.3 基于Node与CLH锁队列的实例演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Node与CLH锁队列的原理和应用,下面我们将演示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Node与CLH锁队列的实例。
```java
// 演示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CLHDemo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5; i++) {
new Thread(new Worker()).start();
}
}
private static class Worker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ck.lock();
try {
// 执行任务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
以上演示代码中,我们使用了ReentrantLock来演示CLH锁队列的实例。通过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加锁和解锁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Node与CLH锁队列的工作原理。
通过以上代码分析和实例演示,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Node与CLH锁队列的核心代码以及AQS相关代码的实际应用场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代码仅用于演示说明,实际的Node与CLH锁队列的实现原理远比这复杂,涉及到线程调度、自旋等更多细节,读者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希望通过本章的讲解和演示,读者能对Node与CLH锁队列的核心代码和AQS相关代码有更深入的理解。
# 6. 总结与展望
### 6.1 AQS的优点与不足
AQS作为一个用于实现锁和同步器的框架,具有以下优点:
- **灵活性高**:AQS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类型的锁和同步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定制。
- **高性能**:AQS使用了一些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在多线程环境下提供高性能的锁和同步器。
- **可扩展性好**:AQS提供了一系列钩子方法,可以在子类中进行扩展和定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然而,AQS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复杂性高**:AQS的实现原理相对复杂,需要深入理解其内部机制才能正确使用和扩展,这给开发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成本。
- **并发场景不适用**:AQS主要用于多线程环境下的同步和互斥控制,对于高度并发的场景,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 6.2 Node与CLH锁队列的应用场景
Node和CLH锁队列在AQS中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 **独占锁**:Node和CLH锁队列可以用于实现独占锁,比如ReentrantLock等。
- **共享锁**:Node和CLH锁队列也可以用于实现共享锁,比如ReadWriteLock等。
在实际应用中,Node和CLH锁队列可以用于解决多线程竞争资源的同步和互斥问题。通过使用AQS提供的Node和CLH锁队列,我们可以实现自定义的锁和同步器,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 6.3 对AQS与Node、CLH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挑战和展望
AQS作为Java并发编程中的核心组件之一,一直是研究和探索的热点。然而,AQS的实现原理和内部机制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
- **内存模型一致性**:如何保证AQS的内部状态在多线程环境下的一致性和可见性。
- **性能优化**:如何进一步优化AQS的性能,提高锁和同步器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 **并发测试**:如何编写有效的并发测试用例,发现潜在的竞态条件和死锁问题。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研究和探索AQS与Node、CLH锁队列的更深层次应用,通过深入理解AQS的实现原理,来提升并发编程的效率和质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