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连铸技术革命:连续铸钢的进展与优势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27.79MB PPT 举报
"连铸技术的发展历程、优点及在中国的应用" 连铸技术,即连续铸钢,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欧美的一项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它通过将钢水直接浇铸成形,显著提升了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并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相较于传统的模铸法,连铸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连铸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1933年,德国人Junghans建造了第一台连铸机,开启了这一领域的先河。随后,前苏联、英国和德国分别在1951年、1952年和1954年建设了不同类型的连铸机。进入70年代,连铸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各种创新如结晶器自动调宽、流式结晶器液面控制、漏钢预报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了80年代,连铸技术逐渐成熟,预防性维护和钢包冶金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优化了操作流程。90年代至今,连铸技术经历了新的革命,近终形连铸、高速浇铸、高清洁性产品连铸等技术成为发展方向。 中国在连铸技术的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1957年开始试验研究,1958年在重钢建成的双流连铸机,以及1960年唐钢的立式方坯连铸机,都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1964年,重钢建成的世界首台弧形板坯连铸机,展示了中国在连铸技术上的创新和领先地位。 连铸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节省多个生产工序,如脱模、整模、均热和开坯,简化了流程。其次,金属收得率显著提高,减少了约10-14%的金属损耗。此外,连铸技术降低了能量消耗,同时由于其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连铸技术能够生产多种品种的高质量钢材。 为了进一步提升连铸机的作业效率,采取了多炉连烧技术、连铸机设备长寿命技术、稳定化的防漏钢操作技术以及缩短非浇注时间的维护操作技术等措施。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连铸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生产。 连续铸钢技术是现代钢铁工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发展历程、技术进步和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工业生产的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连铸技术将持续推动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