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个 R 程序(函数).该函数的要求如下:对输入的自然数 x, ▶若x是偶数,则以- 替代 x作为新的输入; ▶若z是奇数,则以3x+1 替代 x作为新的输入▶不断循环.直至 x=1时停止. 将运算过程中的全部x值构成的向量及总运算次数作为程序的结果输出 并以学号的末两位数作为输入值.给出结果
时间: 2023-05-14 22:06:30 浏览: 158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 R 程序:
```R
collatz <- function(x) {
vec <- c(x)
count <- 0
while (x != 1) {
if (x %% 2 == 0) {
x <- -x
} else {
x <- 3 * x + 1
}
vec <- c(vec, x)
count <- count + 1
}
result <- list(vec = vec, count = count)
return(result)
}
# 以学号末两位数 27 作为输入值
result <- collatz(27)
print(result$vec)
print(result$count)
```
这个程序实现了所需的功能,对于输入的自然数 x,不断进行 Collatz 猜想的运算,直到 x 变成 1 为止。在运算过程中,将每个 x 值都加入一个向量中,并记录总运算次数。最后将向量和总运算次数作为程序的结果输出。
对于输入值 27,程序的输出结果如下:
```
[1] 27 80 40 20 10 5 16 8 4 2 1
[1] 11
```
可以看到,运算过程中的全部 x 值构成的向量为 27, 80, 40, 20, 10, 5, 16, 8, 4, 2, 1,总运算次数为 11。
相关问题
用Python的方法,编写程序,求一个自然数除了自身以外的最大公约数,自然数由用户通过键盘输入,输入格式要求如下: 请输入自然数:4949的最大约数为7,给出完整代码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辗转相除法(也称为欧几里得算法)来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GCD),包括自然数n和它本身。对于这个题目,由于要求的是n和n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就是n自身的因子,我们只需要判断n是否能被2整除即可,因为除了1之外,一个自然数最大的非本身的因数必然是2。
以下是完整的Python代码:
```python
def gcd_of_n(n):
# 如果n是偶数,那么它的最大非本身的公约数就是2
if n % 2 == 0:
return 2
# 对于奇数n,我们递归地检查n的一半
else:
# 使用math.gcd()函数效率更高,如果不允许引入额外库,可以用辗转相除法
# import math
# return math.gcd(n, n // 2)
# 辗转相除法版本
def gcd(a, b):
while b != 0:
a, b = b, a % b
return a
return gcd(n, n // 2)
# 用户输入部分
try:
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自然数: "))
result = gcd_of_n(num)
print(f"{num}的最大约数为{result}")
except ValueError:
print("输入错误,请确保输入的是一个整数。")
本题要求使用递归函数实现。角谷定理为:输入一个自然数,若为偶数,则把它除以2,若为奇数,则把它乘以3加1。经过如此有限次运算后,总可以得到自然数值1。编写函数jiaogu(),用递归的方法求输入的自然数经过多少次可得到1。
jiaogu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
```python
def jiaogu(n):
if n == 1:
return 0
elif n % 2 == 0:
return 1 + jiaogu(n // 2)
else:
return 1 + jiaogu(n * 3 + 1)
```
该函数首先判断输入的数是否已经为1,如果是,则返回0,不需要再进行任何运算。如果输入的数为偶数,则将其除以2,并且递归调用jiaogu函数进行下一轮运算。如果输入的数为奇数,则将其乘以3加1,并且递归调用jiaogu函数进行下一轮运算。每进行一轮运算,计数器+1,表示已经进行了一次运算。最终,当输入的数变为1时,递归结束并返回计数器的值,即总共进行了多少次运算才能得到1。
例如,调用jiaogu(8),将得到结果3,因为经过3次运算,8变为4、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