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 F 0 = 0,F 1 = 1,之后的数都是由前两个数相加,求 F n 。
时间: 2024-03-27 18:36:35 浏览: 169
这是一个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为 F 0 = 0, F 1 = 1,F n = F n-1 + F n-2 (n ≥ 2)。根据这个定义,可以使用递归或循环的方式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 项。
以下是使用循环的方法:
```
int getFibonacci(int n) {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int f0 = 0, f1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int tmp = f1;
f1 = f0 + f1;
f0 = tmp;
}
return f1;
}
```
使用递归的方法:
```
int getFibonacci(int n) {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getFibonacci(n - 1) + getFibonacci(n - 2);
}
```
但是,由于递归的时间复杂度为 O(2^n) ,因此当 n 比较大时,递归的方法会非常慢,甚至会导致栈溢出。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循环的方法更为高效。
相关问题
已知斐波那契数列 f n =f n−1 +f n−2 (n>=3),f 1 =1,f 2 =1 用递归的方法求解该数列的第n项。
### 回答1:
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 判断n是否等于1或2,如果是,则直接返回1。
2. 如果n大于2,则递归调用函数,计算f(n-1)和f(n-2)的值,然后将它们相加,返回结果。
代码实现如下:
```
def fibonacci(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
这样,当我们调用`fibonacci(n)`时,就可以得到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的值。
### 回答2: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1、1、2、3、5、8、13、21、34......即前两个数都是1,第三个数开始是前两个数之和。也就是说,第n个数是第n-1个数和第n-2个数的和。如果要求第n项数列,可以用递归的方法。
递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把一个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小的问题得以解决。在计算第n项斐波那契数列时,可以利用递归,将问题分解成计算第n-1项和第n-2项的和。这样,就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不断地向下计算,最终得出结果。
比如,要计算第5项斐波那契数列,可以分解为计算第4项和第3项的和。而计算第4项时,又需要计算第3项和第2项的和。这样,通过递归不断地向下计算,最终可以得出第5项的结果为5。
递归的实现可以用代码来表示。下面是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函数:
```
def Fib(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1) + Fib(n-2)
```
该函数首先判断n是否为1或2,如果是则直接返回1,否则就继续递归计算。这个函数的时间复杂度是O(2^n),因为每个数都需要递归计算两次。所以,这个递归函数在计算高位数列时,可能会出现堆栈溢出的情况。
总之,递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斐波那契数列满足递归的条件,所以递归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应该考虑递归的效率问题,避免出现堆栈溢出等情况。
### 回答3: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从1开始,前两个数均为1,而后续每个数均等于其前面两个数之和。数列前面几项为1 1 2 3 5 8 13 21 34...依下面的递归函数可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在递归函数中,我们首先判断n是否大于等于3,如果满足这个条件,那么我们可以继续递归调用函数f(n-1)和f(n-2),然后将它们的和返回作为f(n)的值。
特别地,当n等于1或2时,例如f(1)和f(2),它们的值都为1,所以这两个值是递归的基本情形。我们可以将它们直接返回1,而不需要进一步递归计算。以下是递归的表达式和Python代码。
表达式:
f(n) = {
1 n = 1, 2
f(n - 1) + f(n - 2) n > 2
}
Python代码:
def fib(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return fib(n-1) + fib(n-2)
当调用 fib(n) 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值。由于递归调用了自身,时间复杂度为 O(2^n),随n的增加而急剧增长,因此在较大的n时,使用该方法计算会非常缓慢,并且可能会出现栈溢出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更高效的计算方法。
将一个正整数N分解成几个正整数相加,可以有多种分解方法,例如7=6+1,7=5+2,7=5+1+1,…。编程求出正整数N的所有整数分解式子。 输入格式: 输入一个正整数N (0<N≤30)。 输出格式: 按递减的顺序输出N的所有整数分解式子。递减顺序是指:对于两个分解序列N 1 ={n 1 ,n 2 ,⋯}和N 2 ={m 1 ,m 2 ,⋯},若存在i使得n 1 =m 1 ,⋯,n i =m i ,但是n i+1 > m i+1 ,则N 1 序列必定在N 2 序列之前输出。每个式子由大到小相加,式子间用分号隔开,且每输出4个式子后换行。 用c语言完成
以下是 C 语言代码实现:
```c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_N 30
#define MAX_LENGTH 10000
int n;
int nums[MAX_N];
int pos[MAX_N];
char res[MAX_LENGTH];
int res_len = 0;
void dfs(int cur_num, int cur_pos, int cur_sum) {
if (cur_sum == n) {
for (int i = 0; i < cur_pos; i++) {
res[res_len++] = '0' + nums[i];
if (i != cur_pos - 1) {
res[res_len++] = '+';
}
}
res[res_len++] = ';';
if (cur_pos == 4) {
res[res_len++] = '\n';
}
return;
}
for (int i = cur_num; i <= n - cur_sum; i++) {
nums[cur_pos] = i;
if (cur_pos == pos[i]) {
dfs(i, cur_pos + 1, cur_sum + i);
} else {
for (int j = pos[i] + 1; j < cur_pos; j++) {
nums[j] = 0;
}
pos[i] = cur_pos;
dfs(i, cur_pos + 1, cur_sum + i);
pos[i] = cur_pos - 1;
}
}
}
int main() {
scanf("%d", &n);
dfs(1, 0, 0);
res[res_len] = '\0';
printf("%s", res);
return 0;
}
```
主要思路是使用深度优先搜索(DFS)进行枚举。在搜索过程中,使用一个数组 `nums` 记录已经选定的数,使用一个数组 `pos` 记录每个数上一次出现的位置。这样可以利用之前的结果来避免重复枚举,提高效率。
注意输出格式,每输出 4 个式子后换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