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函数,实现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
时间: 2023-05-31 14:20:47 浏览: 90
### 回答1:
可以使用递归或迭代方法实现。以下是迭代方法的示例代码:
def fibonacci(n):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a, b = 0, 1
for i in range(1, n):
a, b = b, a + b
return b
for i in range(40):
print(fibonacci(i), end=' ')
### 回答2:
Fibonacci数列是指从0和1开始,后面的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即0、1、1、2、3、5、8、13、21、34、55……等。定义一个函数来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需要用到循环和控制语句。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命名为"Fibonacci",函数内部使用循环语句来实现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代码如下:
```
def Fibonacci():
a, b = 0, 1
for i in range(40):
print(a)
a, b = b, a+b
```
以上代码中,第一行定义了函数名"Fibonacci",第二行初始化两个变量a和b分别赋值为0和1,第三行使用for循环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循环内部通过print语句输出变量a,然后再通过多重赋值的方式更新变量a和b的值,即a等于b,b等于a和b之和。
最后,在主程序中调用这个函数即可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
```
Fibonacci()
```
执行程序后,第一项输出0,第二项输出1,后面的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一直输出到第40项。这样就完成了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的任务。
### 回答3:
Fibonacci数列是指: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递归函数来实现Fibonacci数列的输出。递归函数的思想是在函数内部调用自己,直到满足某种条件结束递归。对于Fibonacci数列,我们可以使用递归函数来求得每一项的值。
定义递归函数,求Fibonacci数列前40项:
```
def fibonacci(n):
if n <= 1:
return n
else: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for i in range(40):
print(fibonacci(i), end="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递归函数fibonacci(n),用来求解第n项的值。在函数内部,我们首先判断n是否小于等于1,如果是,就直接返回n。如果n大于1,就通过递归调用自身来计算第n项的值,即fibonacci(n-1) + fibonacci(n-2)。最后在主函数中循环调用fibonacci(n)函数,输出Fibonacci数列前40项。
当然,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执行效率很低,因为在计算每一项的值时都需要重复计算已经计算过的项。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使用循环来实现Fibonacci数列的输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