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一字节表示的ASCII字符‘C’(0100 0011)的CRC校验码,已知生成多项式g(x)= x4+x3+1。若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串是0100 0011 1011,试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差错?给出原因。
时间: 2023-09-20 10:06:02 浏览: 221
### 回答1:
首先,计算一字节表示的ASCII字符‘C’的CRC校验码的过程如下:
1. 将一字节表示的ASCII字符‘C’转换为二进制,得到 0100 0011。
2. 在二进制串的末尾添加三个0,得到 0100 0011 000。
3. 使用生成多项式 g(x) = x^4 + x^3 + 1 进行除法运算,得到余数 1010。
4. 将余数添加到原始数据的末尾,得到最终的CRC校验码 0100 0011 1010。
接下来,判断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差错。已知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串是 0100 0011 1011,因此需要对该比特串进行CRC校验。
1. 用生成多项式 g(x) = x^4 + x^3 + 1 进行除法运算,得到余数 0011。
2. 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如果余数不为0,则说明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在本例中,余数为0011,因此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原始数据为 0100 0011,接收到的数据为 0100 0011 1011,表示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三位出现了错误。
### 回答2:
计算一字节表示的ASCII字符‘C’(0100 0011)的CRC校验码,已知生成多项式g(x)= x^4 + x^3 + 1。
我们首先将ASCII字符‘C’(0100 0011)表示为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再将该8位二进制数左边补上4个0,得到12位二进制数:0100 0011 0000。
接下来,我们进行CRC校验码的计算:
首先,将第一位为1的12位二进制数作为除数D,并将12位二进制数据0100 0011 0000作为被除数M,进行除法运算。首先,将D左移8位,得到1000 0000 0000,然后在D的最低位补上M的最高位,得到1000 0000 0001。然后进行异或操作,结果为0000 0110 0001。接着将结果再与D异或,继续进行运算,得到的结果为0000 0011 1001。将此结果再与D异或运算,最终得到的余数为0100。
将得到的余数0100作为CRC校验码,拼接到原始数据之后,得到最终传输数据为0100 0011 0100。
当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串是0100 0011 1011时,可以观察到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在最后一个比特位上不一致,即最后一个比特位发生了差错。
### 回答3:
要计算ASCII字符‘C’(0100 0011)的CRC校验码,已知生成多项式g(x) = x^4 + x^3 + 1。首先,要将‘C’左移4位,并在右边补上4个0,得到0100 0011 0000。然后,进行除法运算。
首先,取前5位01000与g(x)进行异或运算,得到00000,然后将结果右移1位,得到0000。取下一个4位00110与g(x)进行异或运算,得到00110,然后将结果右移1位,得到00011。取下一个4位00001与g(x)进行异或运算,得到00001,然后将结果右移1位,得到00000。最后取下一个4位00011与g(x)进行异或运算,得到00011,然后将结果右移1位,得到00001。
最后得到的16位二进制数00001,即为ASCII字符‘C’的CRC校验码。
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串是0100 0011 1011,我们将该二进制比特串与CRC校验码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结果为0100 0011 1010。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未发生差错,那么异或的结果应该为0。但是,由于最后一位1010不为0,说明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这是因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即二进制比特串中的某些位发生了反转或损坏,导致计算得到的CRC校验码与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串异或的结果不为0。在本例中,最后一位1010不为0,说明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