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 in 1:k){ dat<- rnorm(n,mu,1) test.res[i] <- (abs(sqrt(n)*mean(dat))>=qnorm(1-alp/2,0,1)) }
时间: 2023-10-11 21:08:16 浏览: 68
基于离群点检测的K- means算法 (2014年)
这段代码中,使用了一个for循环来重复进行k次假设检验,每次从正态分布 N(mu, 1) 中抽取n个样本,然后进行均值的假设检验。具体地,使用样本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均值的Z统计量,然后将其与给定的置信水平 alp 对应的分位数进行比较。如果Z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等于分位数,说明均值不在置信区间内,将对应的检验结果保存到 test.res 向量中。
这段代码中的 for 循环主要是为了模拟抽样过程,重复进行多次假设检验,以便更准确地估计均值的置信区间。需要注意的是,循环变量 i 并没有在循环体中使用,因此可以使用 for 循环的简化写法来代替,如下所示:
```R
test.res <- rep(NA, k) # 创建长度为k的NA向量
for (i in seq_along(test.res)) { # 循环k次,seq_along(test.res)等价于1:k
dat <- rnorm(n, mu, 1) # 从正态分布中抽取n个样本
test.res[i] <- (abs(sqrt(n) * mean(dat)) >= qnorm(1 - alp/2, 0, 1)) # 进行假设检验,将结果保存到test.res中
}
```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中的置信区间是基于正态分布的 Z 统计量计算的,因此只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大(通常大于30)且总体标准差已知的情况。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需要使用样本标准差来估计标准误差,并使用 t 分布来计算置信区间。如果样本容量较小,需要使用更加精确的置信区间计算方法,如Bootstrap置信区间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