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图的同构与同构判定算法
发布时间: 2024-01-27 02:25:11 阅读量: 78 订阅数: 24
# 1. 图的基本概念与同构性质
### 1.1 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
图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由节点(顶点)和节点之间的边组成。节点表示对象,边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用于描述真实世界中的各种关系网络,如社交网络、电力网络、路网等。
在图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有向的或无向的。有向图中,边具有方向,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箭头指向;无向图中,边没有方向,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的。
图可以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来表示。邻接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其中的元素表示节点之间是否存在边;邻接表是一种链表数组,其中的每个链表表示某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
### 1.2 图的同构概念及其意义
图的同构指的是两个图之间存在一种一一对应关系,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关系。换句话说,两个图是同构的,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数量的节点,对应的节点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同的。同构性表示了图的结构的一种对称性。
图的同构性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网络安全领域中,同构性可以用于识别不同网络中相同的配置或行为模式,以便进行威胁分析和防御。在图数据库查询中,同构性可以用于高效地比较不同图的相似性,以支持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等应用。
### 1.3 图的同构性质分析
图的同构性质是指图在同构关系下的一些特征。具体而言,图的同构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节点数目:同构的两个图具有相同数量的节点。
- 边数目:同构的两个图具有相同数量的边。
- 节点度数:同构的两个图中节点的度数相同,即每个节点与多少个其他节点相邻。
- 邻接关系:同构的两个图中节点之间的邻接关系相同,即每个节点与哪些其他节点相邻。
图的同构性质有利于我们判断两个图是否同构,以及分析图的结构和关系。在同构判定算法中,我们将使用这些性质来比较两个图的结构和关系。
# 2. 同构判定算法概述
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图的基本概念和同构性质。本章将对图的同构判定算法进行概述,包括基于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算法,以及基于图的特征向量的算法。
### 2.1 基于邻接矩阵的同构判定算法
邻接矩阵是一种常用的图的表示方法,可以通过一个矩阵来表示图中各个顶点之间的关系。基于邻接矩阵的同构判定算法通过比较两个图的邻接矩阵,判断它们是否同构。
以下是一个基于邻接矩阵的同构判定算法的示例代码(使用Python语言):
```python
def isomorphic(adj_matrix1, adj_matrix2):
if len(adj_matrix1) != len(adj_matrix2):
return False
n = len(adj_matrix1)
mapping = {}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if adj_matrix1[i][j] != adj_matrix2[i][j]:
return False
if adj_matrix1[i][j] == 1:
if i not in mapping:
mapping[i] = j
elif mapping[i] != j: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测试代码
adj_matrix1 = [[0, 1, 1], [1, 0, 0], [1, 0, 0]]
adj_matrix2 = [[0, 1, 0], [1, 0, 1], [0, 1, 0]]
result = isomorphic(adj_matrix1, adj_matrix2)
print("两个图是否同构:", result)
```
代码解析:该算法首先检查两个邻接矩阵的大小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返回False;然后通过比较邻接矩阵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判断边的连接情况是否相同;同时,利用一个字典记录对应点的映射关系,确保两个图的相同点都对应同一个点;最后返回判定结果。
### 2.2 基于邻接表的同构判定算法
邻接表是另一种常用的图的表示方法,它通过一个数组和链表来表示图中各个顶点之间的关系。基于邻接表的同构判定算法通过比较两个图的邻接表,判断它们是否同构。
以下是一个基于邻接表的同构判定算法的示例代码(使用Java语言):
```java
public class Graph {
private int V;
private LinkedList<Integer>[] adjListArray;
public Graph(int V) {
this.V = V;
adjListArray = new LinkedList[V];
for (int i = 0; i < V; ++i) {
adjListArray[i] = new LinkedList<>();
}
}
void addEdge(int src, int dest) {
adjListArray[src].add(dest);
}
static boolean isomorphic(Graph g1, Graph g2) {
if (g1.V != g2.V) {
return false;
}
int n = g1.V;
boolean[] visited = new boolean[n];
for (int i = 0; i < n; i++) {
visited[i] = false;
}
return isomorphicUtil(g1, g2, visited, 0);
}
static boolean isomorphicUtil(Graph g1, Graph g2, boolean[] visited, int vertex) {
visited[vertex] = true;
Integer firstNode = g1.adjListArray[vertex].get(0);
Integer secondNode = g2.adjListArray[vertex].get(0);
if (firstNode.equals(secondNode)) {
for (int adjacentNode = 1; adjacentN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