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从100米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跳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定义函数cal计算它在第n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米以及第n次反弹多高。定义全局变量Sn和Hn分别存储小球经过的路程和第n次的高度。主函数输入n的值,并调用cal函数完成计算输出Sn和Hn的值。
时间: 2023-05-30 08:05:33 浏览: 158
def cal(n):
global Sn,Hn
if n==1:
Hn=100/2
Sn=100+Hn*2
else:
cal(n-1)
Hn=Hn/2
Sn=Sn+Hn*2
n=int(input("请输入落地次数:"))
cal(n)
print("第{}次落地时,共经过{}米,第{}次反弹{}米高".format(n,Sn,Hn))
相关问题
python一小球从100米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跳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编写自定义函数cal(n)计算小球在第n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距离,结果保留2位小数。
可以使用Python编写一个递归函数来计算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两个变量:`total_distance`记录小球总共走过的路程,`current_height`表示当前小球的高度,初始值为100米。然后,我们根据题目描述,当小球落地并反弹时,会经历一次单程的距离,即原高度加上反弹后的高度差。
以下是自定义函数`cal(n)`的实现:
```python
def cal(n):
def fall_and_bounce(height, count=1):
nonlocal total_distance
if height == 0 or count == n + 1: # 当小球落地或达到第n+1次落地时结束
return total_distance
else:
total_distance += 2 * height # 落地时距离为2倍高
return fall_and_bounce(height / 2, count + 1)
current_height = 100.0
return round(fall_and_bounce(current_height), 2)
```
这个函数内部还有一个嵌套的`fall_and_bounce`函数,用于处理每次落弹过程。主函数`cal(n)`接收n作为输入,并返回第n次落地时的总距离,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如果你需要调用这个函数,例如计算小球在第五次落地时的总距离,你可以这样做:
```python
result = cal(5)
print("小球在第{}次落地时,共经过了 {} 米".format(5, result))
```
4. 一小球从100米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跳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编写自定义函数cal(n)计算小球在第n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距离,结果保留2位小数。 例如:当输入n=10时,输出 第10次落地时经过的距离:299.61
要编写这个函数,我们可以考虑每次落地时小球下落的距离加上反弹后上升的距离。由于每次下落的高度都是前一次的一半,我们首先计算第一次落地后的总距离,然后每次递归地增加这个值直到达到第n次落地。
这是一个简单的Python函数,使用了循环来处理这个问题,因为不需要递归:
```python
def cal(n):
total_distance = 0
initial_height = 100.0 # 初始高度
height_after_bounce = 0.0
# 主循环,计算每个阶段的距离
for _ in range(n):
total_distance += initial_height # 下落距离
height_after_bounce = initial_height / 2 # 反弹高度
# 考虑最后一次落地,不需要再次反弹
if _ < n - 1:
total_distance += height_after_bounce
initial_height = height_after_bounce # 更新初始高度到当前反弹高度
# 返回结果,四舍五入到两位小数
return round(total_distance, 2)
print(cal(10)) # 输出第10次落地时经过的距离
```
这个函数将返回第n次落地时小球经过的总距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