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中的自组织映射(SOM):挖掘数据背后的宝藏
发布时间: 2024-08-21 06:30:39 阅读量: 33 订阅数: 50
![数据挖掘中的自组织映射(SOM):挖掘数据背后的宝藏](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3VpI7R48odcs/ngAX2QX5iI3bk4ezJ5bTg8h9EuOiQMMySaXORHn2GAk!/r/dPIAAAAAAAAA)
# 1. 自组织映射(SOM)简介**
自组织映射(SOM)是一种无监督神经网络算法,它能够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同时保留输入数据的拓扑结构。SOM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组织特性,它可以自动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而无需人工干预。
SOM算法最初由芬兰神经科学家Teuvo Kohonen于1982年提出。它是一种非线性投影算法,能够将高维输入数据映射到低维输出空间,通常为二维或三维。SOM网络由一个神经元阵列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输入数据中的一个特征向量相关联。
# 2. SOM算法原理**
**2.1 SOM神经网络结构**
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算法,其结构类似于生物神经网络。SOM网络由一个二维网格状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与一个权重向量相关联。权重向量的大小与输入数据的维度相同。
**2.2 SOM学习算法**
SOM学习算法是一个迭代过程,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2.2.1 初始化**
1. 随机初始化每个节点的权重向量。
2. 设置学习率α和邻域半径σ。
**2.2.2 竞争学习**
1. 从训练数据中随机选择一个输入向量x。
2. 对于网络中的每个节点i,计算节点权重向量wi与输入向量x之间的欧氏距离。
3. 找到与x距离最小的节点,称为获胜节点。
**2.2.3 权重更新**
1. 更新获胜节点及其邻域内节点的权重向量:
```
w_i(t+1) = w_i(t) + α(t) * (x(t) - w_i(t))
```
其中:
* t表示当前迭代次数
* α(t)是学习率,随时间衰减
* σ(t)是邻域半径,随时间衰减
2. 邻域内的节点权重更新幅度随着与获胜节点的距离而减小。
**代码块:**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SOM: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 map_size, learning_rate=0.1, radius=1):
self.input_dim = input_dim
self.map_size = map_size
self.weights = np.random.rand(map_size[0], map_size[1], input_dim)
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
self.radius = radius
def train(self, data, epochs=100):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for x in data:
# 竞争学习
winner = np.argmin(np.linalg.norm(self.weights - x, axis=2))
winner_row, winner_col = winner // self.map_size[1], winner % self.map_size[1]
# 权重更新
for i in range(self.map_size[0]):
for j in range(self.map_size[1]):
distance = np.linalg.norm([i - winner_row, j - winner_col])
if distance <= self.radius:
self.weights[i, j] += self.learning_rate * (x - self.weights[i, j])
# 学习率和邻域半径衰减
self.learning_rate *= 0.9
self.radius *= 0.9
```
**逻辑分析:**
* `__init__`方法初始化SOM网络,包括权重、学习率和邻域半径。
* `train`方法对数据进行训练,包括竞争学习和权重更新。
* 竞争学习通过计算输入向量与每个节点权重向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