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程序,要求完成以下效果:小球从100m的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弹回原高度的一半后再落下,定义函数cal(n)计算小球在第n次落下时,共经过多少米以及第n次反弹多高。(不允许导入math函数)
时间: 2024-11-20 17:56:01 浏览: 65
编写这样一个程序,我们可以定义两个函数,一个是`total_distance(n)`用于计算小球总共落下的总距离,另一个是`bounce_height(n)`来计算第n次反弹的高度。假设初始高度为h,每次落地后的反弹高度为h/2。
```python
def total_distance(n):
# 初始高度
h = 100
# 计算累计下落距离
distance = 0
for i in range(1, n+1):
distance += h # 每次直接落下,距离增加当前高度
if i % 2 == 0: # 只有偶数次是反弹
h /= 2 # 弹跳高度减半
distance += h # 后面再弹起一次的距离也是当前高度的一半
return distance
def bounce_height(n):
# 第n次反弹的高度
if n % 2 == 1:
return None # 如果是奇数次,没有反弹,返回None
else:
return h / (2 ** (n // 2))
# 测试函数
n = 5 # 要计算到第5次落下
total = total_distance(n)
bounce = bounce_height(n)
print(f"在第{n}次落下时,小球共经过了{total}米,第{n}次反弹高度为{bounce}米.")
```
相关问题
python编写程序,要求完成以下效果:小球从100m的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弹回原高度的一半后再落下,定义函数cal(n)计算小球在第n次落下时,共经过多少米以及第n次反弹多高。(不允许导入math函数)
你可以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来实现这个需求。首先定义两个变量,`height`记录当前小球的位置,初始值设为100米,`bounce_height`记录每次反弹的高度,初始值设为0。然后创建一个名为`cal(n)`的函数,接受一个整数参数`n`表示落下次数。以下是函数的具体实现:
```python
def cal(n):
height = 100
bounce_height = 0
total_distance = 0
for _ in range(n):
# 小球落下
total_distance += height
height = 0
# 弹跳并更新高度
if n > 1: # 第一次落下不需要考虑反弹
bounce_height = height / 2
height = bounce_height
return total_distance, bounce_height
# 测试函数
print(cal(5)) # 输出第5次落下时的总距离和最后一次弹跳高度
```
在这个代码里,我们先累加每次落下的高度到`total_distance`,然后在每次循环结束后,如果这不是第一次落下(即`n > 1`),就计算并更新反弹的高度。最后返回总距离和第n次的反弹高度。
编写程序,完成以下要求:小球从100m的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弹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定义函数cal(n)计算小球在第n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米以及第n次反弹多高。(结果保留4位小数)(10分)
这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我们可以创建一个递归函数`cal()`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跟踪每个阶段的总距离和当前跳跃高度。对于第一次落地,总距离就是初始高度,而第二次落地总距离就增加了一次起跳到落下的距离,同时第二次反弹的高度是一半初始高度。以此类推。
下面是 Python 代码实现:
```python
def cal(n):
total_distance = 0
height = 100 # 初始高度
for i in range(1, n + 1): # 遍历落地次数
total_distance += height # 落地距离累计
height /= 2 # 当前跳跃高度减半,反弹到原高度的一半
if i == n: # 最后一次跳跃只计算落下部分的距离
height *= 2 # 因为最后一次反弹不会实际发生
return round(total_distance, 4)
# 测试函数
print(cal(1)) # 第一次落地,总距离100米
print(cal(2)) # 第二次落地,总距离约200米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