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文本聚类算法详解:K均值、层次聚类
发布时间: 2024-06-25 06:17:01 阅读量: 59 订阅数: 126
![python自然语言处理合集](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a3b28ef92dc60ad029b37263c51b251e.jpeg)
# 1. 文本聚类算法概述**
文本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将文本数据分组为具有相似特征的簇。它通过识别文本数据中的模式和相似性来工作,从而将相关的文档分组在一起。文本聚类算法在各种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
# 2. K均值算法
### 2.1 K均值算法原理
K均值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它基于以下原理:
* 每个簇由一个称为质心的点表示。
* 每个数据点被分配到与它最接近的质心所属的簇。
* 质心被更新为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 这些步骤重复,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 2.2 K均值算法步骤
K均值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
2.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与它最接近的质心所属的簇。
3. **更新:**计算每个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该簇的新质心。
4. **重复:**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 2.3 K均值算法优缺点
**优点:**
* 简单易懂,易于实现。
* 对于大数据集,计算效率高。
* 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
**缺点:**
* 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K。
* 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
* 对于非球形簇,聚类效果不佳。
* 无法处理噪声数据。
### 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数据集
data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9, 10]])
# 初始化质心
centroids = np.array([[2, 2], [8, 8]])
# 最大迭代次数
max_iters = 100
# 迭代
for i in range(max_iters):
# 分配数据点到簇
clusters = np.argmin(np.linalg.norm(data - centroids.reshape(1, -1), axis=1))
# 更新质心
centroids = np.array([np.mean(data[clusters == i], axis=0) for i in range(2)])
# 可视化结果
plt.scatter(data[:, 0], data[:, 1], c=clusters, s=50)
plt.show()
```
**代码逻辑分析:**
* `np.argmin()` 函数用于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所有质心的距离的最小值,并返回最小值所在质心的索引。
* `np.mean()` 函数用于计算每个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 `np.linalg.norm()` 函数用于计算两个向量的欧几里得距离。
* `resha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