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Scikit-Learn:K均值聚类算法
发布时间: 2024-06-26 13:02:13 阅读量: 83 订阅数: 115
![python机器学习合集](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b821544322b8b4c64bb63b200aa63953.png)
# 1. K均值聚类算法概述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划分为一组互斥且穷举的簇。其目标是找到一组簇中心,使簇内数据点的平方误差和最小。
K均值算法的原理很简单: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2.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其最近的簇中心所在的簇。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使其成为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4. **重复:**重复步骤2和3,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 2. K均值聚类算法的理论基础
### 2.1 算法原理和数学公式
**算法原理**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其目标是将给定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簇内的样本具有相似性,而不同簇之间的样本具有差异性。算法的原理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簇中心。
2. **分配:**计算每个样本与所有簇中心的距离,将每个样本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中心。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即簇内所有样本的均值。
4. **重复:**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簇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数学公式**
K均值聚类算法的数学公式如下:
```
J(C) = ∑_{i=1}^K ∑_{x∈C_i} ||x - μ_i||^2
```
其中:
* J(C) 是聚类目标函数,表示所有样本到其所属簇中心的距离平方和。
* K 是簇的个数。
* C_i 是第i个簇。
* x 是样本。
* μ_i 是第i个簇的中心。
### 2.2 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优点**
* 简单易懂,易于实现。
* 对于大数据集,计算效率较高。
* 可以处理连续和离散数据。
**缺点**
* 对初始簇中心的选择敏感。
* 无法处理非凸形状的数据集。
* K值的确定需要经验或试错。
**适用场景**
K均值聚类算法适用于以下场景:
* 数据探索和可视化。
* 客户细分和市场分析。
* 文档聚类和信息检索。
* 图像分割和模式识别。
# 3. K均值聚类算法的Scikit-Learn实现
### 3.1 KMeans类及其参数详解
Scikit-Learn库提供了`KMeans`类来实现K均值聚类算法。该类具有以下主要参数:
- `n_clusters`:指定要划分的簇的数量。
- `init`:指定聚类中心的初始化方法。默认值为"k-means++",它是一种比随机初始化更有效的启发式方法。
- `max_iter`:指定算法在收敛之前运行的最大迭代次数。
- `tol`:
0
0